鹊桥归处,家国同心。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鼓浪屿街道侨联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思明区委统战部、思明区侨联、鼓浪屿街道社区相关领导,鼓浪屿街道侨联主席胡旻、思明区侨联顾问、鼓浪屿街道前侨联主席许一心、鼓浪屿华侨先贤后代、鼓浪屿街道侨联老侨务工作者代表及侨联五届委员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鼓浪屿街道侨联前主席许一心深情回顾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鼓浪屿华侨以捐款捐物、回国参战、舆论声援、侨汇支撑等多种方式,为抗战胜利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从南洋实业家李清泉倾资救国,牵头募捐200万美元支援前线,到英华中学学生黄登保,辗转加入八路军炮兵团,在百团大战中浴血奋战,终成新中国炮兵骨干;从菲律宾丛林中吴伯谦、洪如萍等鼓浪屿儿女与日军展开多次战斗,到张圣才以流利英语周旋于多方,为盟军和延安传递关键情报,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真正的“隐形守护者”。
座谈会上,多位华侨先贤后裔带着珍贵的老照片、手稿与书信,深情讲述先辈的抗战往事。周菡女士回忆父亲周寿恺追随“中国战地救护先驱”林可胜,在贵阳图云关培训千余名战地医护人员的感人岁月。纪志雄先生讲述舅舅黄望青早年创办抗日刊物、组织救亡运动,期间数次被捕入狱仍坚贞不屈的峥嵘岁月。王丽聪女士动情讲述父亲王纯流少时在马尼拉日本军营前贴抗日传单的少年壮举。王晓英女士带来外公李维修“投笔从戎”的故事,变卖房产支援抗战,日寇悬赏三千大洋亦不改其志。
此外,陈兆敏先生讲述了父亲陈珊伦作为美国“飞虎队”学员,在缅甸、印度运输华侨捐赠物资时遭遇飞机事故,身上留下永久烧伤疤痕的经历;雷晶晶女士带来了四伯公雷文铨主持修建滇缅公路桥梁的工程手稿,字里行间满是“修路救国”的迫切;刘次宁先生则分享了父亲刘浑生参与接管鼓浪屿、担任警察分局首任局长的经历,再现了抗战胜利后收复故土的荣光。
现场,许一心还特别展示了中央颁发给抗日老战士许祖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以及其他珍贵文物,泛黄的文件与闪亮的勋章无声诉说着鼓浪屿华侨忠烈的报国传奇,令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在自由发言环节,更多侨胞踊跃分享家族记忆,一段段尘封往事被轻轻揭开,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从历史深处走来。这些故事是家族的记忆,更是民族的共同财富。
思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宋雯在发言中表示,今天的座谈会不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了传承精神。作为侨界群众的“娘家人”,侨联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让更多人了解先辈的奋斗历程,让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思明区侨联主席吕强代表思明区侨联向鼓浪屿华侨先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本次活动先贤后代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闽南侨乡的“桥头堡”,鼓浪屿华侨在民主革命、抗战中以及在城市建设、实业开发、文教医疗公益事业均作出很大的贡献,鼓浪屿华侨更是抗战中的“侨界脊梁”,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讲好华侨爱国故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精神的传承中勇担时代使命,为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街道党工委书记章琳琪表示,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鼓浪屿华侨全力支持和投身抗日救国伟大事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和民族大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传承和弘扬。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启迪未来,希望街道侨联把握时代脉搏,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位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一如既往支持鼓浪屿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参与投资兴业,在共享发展机遇的同时为鼓浪屿的美好明天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深情的回望,更是一次力量的凝聚。未来,鼓浪屿街道侨联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当好侨界群众的“娘家人”和“贴心人”,汇聚侨智、发挥侨力,让华侨先贤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参与社区治理、助力家园建设的切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