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绕梁处,侨心共此时——同安区闽南语海外传承视频项目启动

“这个项目像一座桥,连接海内外乡亲,让下一代知道根在哪!”同安区侨联副主席叶水龙深情地说。7月25日上午,由同安区侨联、区宣传事务中心以及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乡音不改·咱厝娃讲咱厝话”闽南语海外传承视频项目在同安朱子书院启幕,同安区侨界代表、闽南文化爱好者及归侨侨眷等百余人,共同见证这场跨越山海的乡音传承之约。
启动仪式上,开场舞《阮兜民俗》率先登场,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用稚嫩的闽南语吟唱,活泼舞姿与童谣韵律交织,台下归侨侨眷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动人时刻。活动中,来自英国、法国等海外华侨新生代与同安本地儿童,用闽南话表达乡情的视频也引发共鸣,不少人激动得眼含热泪。“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思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百年私塾文化传播者陈水龙以闽南语吟诵《凉州词》,苍劲的声调带大家感受千年前边塞的苍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学前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厦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戴达雯用闽南语吟诵唐诗《竹枝词》,抑扬顿挫,婉转动听。她推出的“1+12”年度教学计划,以每月2期的频率推出12期短视频课程,内容涵盖同安地名文化、特色美食、华侨故事等,配备闽南语原声、中英文字幕,助力海外新生代“云端学乡音”。
叶水龙说:“我本身就是侨眷,亲戚大多在新加坡,年轻一代海外华侨的闽南语越来越弱,这个项目像座桥,既连海内外乡亲,更让下一代记住根在哪!”同安区档案馆副馆长、致公党同安区基层委主委叶少静则认为,闽南语是文言文的“活化石”,更是海外游子的“风筝线”,顺着这根线,他们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为海外华人铺就一条回乡的路,缓解乡愁,这就是闽南语海外传承视频项目的重要意义”。
“七月荔枝人人爱,八月龙眼送上门……”稚嫩的童声唱起《果子歌》,优美的旋律不是结束,而是“咱厝娃讲咱厝话”故事的开始。未来,12期短视频课程将帮助侨胞新生代重拾乡音,增强文化认同,培育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使者,持续提升同安特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千年银城 四海同安”的文脉,在闽南语的吟诵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