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来自台湾台中、台北、宜兰、桃园、新竹、高雄、屏东和金门的杨氏族亲近60人回到祖地—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墩上社杨氏宗祠,与厦门海沧、集美、湖里、同安和漳州佛坛、漳浦等地的杨氏宗亲们齐聚一堂,叙家常、诉乡情、话发展。
“大家都非常高兴,很兴奋,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次回来让我们亲上加亲。”来自台湾的杨肃元先生介绍,自己连续三次来到墩上祭祖,这次回到墩上祭祖的宗亲队伍中有不少是年轻人,希望更多年轻人多回来走动、交流,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大陆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强大实力。“听到回墩上祭祖,很多人放下手上的工作就回来了,这份亲情是非常可贵的。”杨肃元说,“在这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以后还会经常回来。”
据介绍,墩上杨氏祖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年,根据祖厝内的碑文记载,祖厝在1913年曾重修过。早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杨氏的长祖公率领先辈移居台湾,从此杨氏族人在台湾开枝散叶,如今已经是枝繁叶茂,事业遍布四海。后来,由于人为藩篱,两岸宗亲失去联系,直到1991年,有祖厝乡亲联系上了台湾长祖公后裔,当年秋天,杨金柳、杨祥旺等14名后裔回村省亲、祭祖,并出资重建了朱府王宫庙和祖厝前落。30多年来,差不多每年都有台湾的杨氏宗亲回村祭祖。“墩上杨家与台湾杨氏宗亲血脉相连,祖业共承。”墩上社杨氏宗亲会副理事长杨秋亮介绍,从祖厝迁出的台湾后裔目前有1万多人,分布在彰化、宜兰、台中、台北、金门等地,其中仅金门就有三个大村庄的杨氏宗亲,这次从台湾回来祭祖的乡亲中,年龄最大的是杨肃元先生,已经86岁高龄,最小的23岁,他希望更多的杨氏宗亲“常回家看看”,让宗情族谊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当日,“两岸一家亲 宗亲心连心”论坛举行。作为连接两岸亲情、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平台,这场论坛聚集了两岸杨氏族亲共400多人,共同探讨杨氏家族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