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多措并举确保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第四批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以来,海沧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帮扶重点,拓宽帮扶渠道,为促进民族乡村快速健康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挂钩帮扶工作汇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意识,根据受援地区的要求,认真研究新一轮帮扶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二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的五条措施,制定了《海沧区进一步帮扶挂钩宁化县治平乡加快发展意见》,明确对治平乡帮扶工作主要集中在卫生和教育等民生领域,进一步明确帮扶工作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目标及工作要求,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区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挂钩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具体问题,并带队深入宁化治平乡,走访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产业扶持
去年5月省帮扶交流会议后,海沧区立即主动对接治平乡,了解治平乡“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当地产业帮扶重点,结合实际,帮助筛选项目,培育经济增长点。确定将乡农业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作为扶持治平乡农业特色产业的基础设施项目,区财政迅速筹措资金100万元支持该项目建设。同时,组织企业家到治平乡考察,探讨合作机会,帮助引进适应当地发展的工业、农业、生物医药等项目,促使海沧区与民族乡经济共同快速发展。
拓宽帮扶范围
1、继续加强教育帮扶。从当地群众最关心的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入手,多渠道帮助更新教学设备、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教学设备投入,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民族乡村的教育事业项目,采购多媒体和电脑等设备捐赠民族乡学校,改善民族乡教育教学条件。已捐赠130台电脑、31台多媒体、20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交流,由海沧中学与宁化县治平乡中学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共同研讨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互相开设研讨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等形式,帮扶民族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强学生帮扶,持续开展学生“结对子”、党员教师“一对一”资助民族乡困难学生等活动,有效帮扶民族乡困难学生。
2、发动统战各界积极参与。一方面推动南普陀市慈善会捐赠餐桌椅、床铺给治平乡民族中学。另一方面组织区属有关部门与宁化县治平乡开展挂钩联系活动,从技术交流、医疗设备添置、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该乡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发动农工党市委会带内科、中医科、妇科等10名专家和价值2万元药品深入治平乡送药送诊。
3、探讨建立就业培训渠道。海沧与治平乡就建立“政府牵线、企业参与、企校共赢”办学机制进行了沟通交流。探讨结合海沧区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区内企业到民族乡,围绕旅游服务、生物医药等海沧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教学,强化技能培训,帮扶民族中学学生就业的新路子。
完善帮扶机制
建立沟通联系制度,定期与民族乡联系,及时沟通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加强帮扶项目的跟踪、了解、检查和监督,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到位和工作质量;建立年终总结交流制度,每年年度挂钩帮扶双方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当年帮扶工作,研究下一年度帮扶工作。(海沧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