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借助后溪城隍文化节平台推动两岸基层民俗文化交流

集美区借助后溪城隍文化节平台推动两岸基层民俗文化交流

 

今年1月,集美区在后溪镇成功举办了首届城隍文化节暨霞城城隍庙350周年庆典。本届城隍文化节由区政协主办,市台办和后溪镇政府等部门单位参与指导和承办,文化节庆典活动前后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共吸引了海内外90多支城隍庙代表队、近万名信众参加。其中,仅来自台北、嘉义、基隆等台湾代表队就有20多支,信众达700余人,是目前为止闽台基层城隍文化交流活动参加的台胞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城隍民俗文化盛会。本次城隍文化节的顺利举办,不仅促进了两岸基层民众的广泛联系,同时也为闽台城隍民俗文化的交流搭建起了一座新的常态化互动平台。

 

突出血脉相连,注重加深两岸同胞情感交流

 

首届城隍文化节自筹办以来,集美区各主、承办相关部门和单位始终坚持把握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为切入点,注重深化两岸基层同胞的情感交流,持续推进两岸基层同胞携手共创双赢。一是主动配合台北霞海城隍庙开展祖庙寻访活动。把握两岸地缘相接的特点,大力推动两岸基层民间城隍民俗主题文化互动交流。坚持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实现两岸基层文化交流更紧密、更直接、更深入、更全面的良性互动,激发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多年来,台北霞海城隍庙先后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寻访祖庙。在集美区有关各方的主动配合和全力支持下,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探寻考证,最终确认了集美霞城城隍庙是为台北霞海和台湾各地城隍庙的祖庙。二是积极组织两岸民间城隍庙开展考察互访交流。依托辖区内后溪霞城等城隍庙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两岸基层城隍庙的民间考察互访交流活动。几年来,集美区先后组织参加了金门城隍庙、海澄城隍庙的多个庙会,多次组团赴台湾开展城隍庙交流考察。通过考察交流和互访,就两岸城隍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积极探讨。在去年12月,全台城隍联谊会会长及全台联谊会相关成员、福建省城隍联谊会会长及副会长一同来厦就有关事宜全面接洽,并由此开始正式形成了两岸城隍庙组团考察交流互访的常态化新机制。三是精心组织策划两岸基层首届城隍文化节庆活动。此次文化节主、承办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本届城隍文化节活动,活动筹办以来,多次修改完善策划筹办民俗文化节方案,精心策划了城隍会香祭典、阵头踩街等多个节庆项目,台湾全台城隍联谊会和金门民政局积极参与协办,进一步提升了集美首届文化节的规格及影响力。在城隍文化节开幕前,集美霞城城隍庙组团还先后拜访了台湾省城隍联谊会以及台北霞海、松山、台湾新竹、彰化等30多家城隍庙并盛情邀请他们参加城隍文化节。城隍文化节的顺利举办,不仅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相连,也更进一步加深了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

 

把握信仰同根,着力打造两岸民俗文化最活跃交流平台

 

全面加快推动后溪闽台古镇规划建设步伐,坚持把握两岸城隍文化信仰同根、同源,着力打造成两岸民俗文化最活跃交流平台。一是积极扩大两岸城隍庙会开展民俗信仰活动的影响力。今年初,集美区在继续往年庙会祈福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举办城隍文化节和霞城城隍庙350周年庆典活动,突出以两岸城隍文化同根、同源,进一步扩大了两岸基层城隍文化民俗信仰活动的影响力,积极组织两岸城隍庙信众开展祈福活动。在城隍庙城隍爷的祈安日前后(一月份),后溪城内霞城隍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庆典,海内外及各方信众都组成队伍前来祈福,台湾等地的城隍庙主事和信众也都组团前来进香,共襄盛举。现集美区城隍庙会祈安习俗已列入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二是着力推动全省首个闽台民俗文化古镇规划建设。目前建设落成的后溪闽台古镇是我省首个闽台民俗文化古镇。早在清朝康熙元年,清政府实行“迁界禁海”政策,康熙旨令施琅将军督造城池,并命名“城内”,后溪闽台古镇由此而成形。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推动和参与下,以霞城城隍庙和古城的道路两旁是古香古色的老屋旧宅为基础,进一步还原了当年城隍庙旧景。后溪“闽台古镇”通过利用现有城内社100多间闽南古厝以及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池,不断完善配套,现古城内已建有8个不同主题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有近3万件蕴含着民俗文化精髓的历史文物对游客展出。截至5月底,闽台古镇落成至今四个月左右,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集美区后溪闽台古镇不仅成为了我市乃至全省的重要民间民俗信仰场所,同时也是我省首个展示两岸基层民俗文化的最佳舞台。今年5月,后溪城内闽台古镇入选了首批海峡两岸(厦门)交流基地。

 

注重文化传承,深入挖掘两岸基层民俗文化内涵

 

开展多种文化传承与保护方式,深入挖掘两岸基层民俗文化内涵,以唤醒民众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记忆。一是突出传统文化传承,进一步打造基层民俗文化特色品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集美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尤其注重文化古迹、传统文化、民俗民艺的传承和保护,始终坚持突出本土民俗文化特色。在今年举办的首届城隍文化节期间,会香祭典祈安活动不仅前后持续时间长,而且参与信众多。除周边四方村庄各自自发组成队伍前来祈福外,还来自福州、云霄、古田等省内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来的信众也组团一同前来进香,规模空前盛大。此次城隍文化节庆典活动,注重突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在着力打造基层民俗论本土特色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集美区首届城隍文化节知名度,促进了闽台之间传统民俗文化的沟通交流,真正起到了推动基层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民俗文化保护,进一步促进闽台民俗文化成果交流共享。在本次城隍文化节庆典活动的阵头大踩街表演中,集美区不仅组织有当地和全省的特色阵头,也融入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八家将和新加坡、马来西亚二十四司海外阵头等90多支代表队,群众参与面宽、积极性高,进一步丰富了闽台基层文化生活,促进了闽台民俗文化的成果传承、保护和共享。城隍文化节期间,集美还通过举办两岸专家畅叙“城隍缘两岸情”论坛、“香飘两岸”美食文化节等文化节配套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民俗文化学术的交流,扩大了民俗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娱乐、休闲方式等多个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在弘扬、保护中国传统城隍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拉近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祖、同源的情感距离,促进了海峡两岸基层民俗文化成果的交流共享。 (集美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