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周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一、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效仿西方国家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但它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冲击下归于失败。历史证明,议会制和多党制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二,中国民主政治的潮流和趋势,决定了一党专制注定要被时代和人民所抛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专制政权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最终导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彻底垮台。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的正式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参与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既不属于一党制,但也不同于多党制,它是在吸收了现代政党的现有模式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开创的新体制。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现代政党政治的类型。
2、利益表达方面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不仅包括民主党派,而且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它成为执政党联系民主党派与社会各阶层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拓宽了中国民主的形式和途径。
3、民主监督方面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4、维护团结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既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性质,也体现了政党制度的民主原则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原则,还体现了政党同政权相联系的政治原则,表明了我国政权社会基础的广泛性。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同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我国政权建设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本文获征文优秀奖,作者系致公党鼓浪屿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