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时期参政党的理性追求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时期参政党的理性追求

赵文洁
 
  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取得了制度发展与建设的巨大成就。回顾和总结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成就与成功经验,对科学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伟大历史转折,各民主党派相继恢复了因“文革”而中断的活动。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要求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 
  1989年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规范化问题的批示精神指导下,中共中央几经调研综合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将我国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比较全面系统地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确定和规范下来,为新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制度化建设轨道。2000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为新世纪继续坚持、完善和落实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二、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在新世纪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着新形势,获得了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一起,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确定下来,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经过多次沟通、研讨与修改而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意愿和智慧,有力地加强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006年7月2 4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2006年l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次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完善民主权利、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人士合作共事,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经验总结
  1、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主要依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政治协商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都是独立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准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这些重要政治准则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共识,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2、坚持“十六字方针”,妥善协调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事业稳步发展的保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团结合作、协商共事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写照。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政治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到了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高度,标志着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发展完善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妥善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加强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的处理新时期政党关系的一项新原则,也是在新世纪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南。 
  3、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发扬群策群力优良传统,是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开辟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发扬民主党派群策群力的优良传统,加强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一条重要经验。
  4、 积极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是坚持与完善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问题,积极培养一批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组织领导能力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协助各民主党派注意提高成员的素质,吸收新成员时注意政治质量,德才并重。
  综上所述,回顾和总结建国60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所以取得了巨大制度发展与建设的成就,是因为它突出了团结、民主、和谐的精神,具有合作、参与、协商的特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集中智慧,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这是60年来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共识,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新时期参政党的理性追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共同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本文获征文优秀奖,作者系民进海沧经济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