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万岁的感怀
徐云斋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大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纪念。我自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党委推荐参加民建以来,感受颇多,陈述几点交流。
第一,我们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共产党历来关心民主党派的巩固和发展。我记得1950年冬党内整风后,毛泽东同志1951年在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报告上批示:全国现有民主党派成员不到二万人,帮助发展一倍也不过四万人,并不算多。于是,当年从中央机关推荐了少量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参加民主党派,如中国人民银行南汉宸行长,经贸部叶季庄部长等参加了民建,并进入民建中央或北京市委的领导班子。我当时还是24岁的青年干部,担任财政部民建第三组长。时任财政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常委王却尘经常参加小组活动,有时就在他办公室里开小组会,上下左右成员融洽、和谐氛围可想而知,令人难忘。
第二,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是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永恒主题。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争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法宝。
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智慧结晶和胜利硕果。这个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政党制度,具有持久的强大的生命力,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和、民主监督,以及时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接着又提出“共产党万岁”和“民主党派万岁”两个口号。随后的5月,周恩来总理进一步阐发“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虽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1980年更深入总结完善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党际关系和谐理论的根基,既合乎时代发展规律,又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和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五,实践反复表明,我国的民主党派的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目标、都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接受党的领导,都有较大的代表性和群众基础,都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和凝聚力。而且,民主党派的成员大部分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与我们党一道走过了光辉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能够正确理解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磨难,同样经历了严峻考验,生死与共,这种坚定的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生死可托的优良的传统和思想作风,是我中华民族宝贵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我们这一代人,上接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下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中,经过几代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本文获征文优秀奖,作者系民建厦门市委老年会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