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革路、民革人、民革情”

我的“民革路、民革人、民革情”

郭水溪
 
  2009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6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不记载着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并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等。这瞩目的每一刻,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腾飞崛起的象征,就是共和国一代骄子共同书写的历史。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就是13亿中华儿女的骄傲!
       共和国60华诞,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国父”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光辉形象,“民革党员就是要在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这是我入党时的诺言,也是我的“民革路、民革人、民革情”的心路历程。今天,我做为民主党派一员,肩负着为政府当好参谋的重任,我深感自豪光荣,更觉得任重而道远。60华诞岁月如歌,去充实宝贵的生命,去抖落身上的尘埃,去更新民族的灵魂,这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我的“民革路、民革人、民革情”,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2006年8月19日,这是我难忘的一天,我加入了民革!从那时刻起,我就立志为民革争光、为民革创新、为民革添砖加瓦,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是民革党员的职责。入党后,我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主动承担翔安支部的调研任务,连续四年,获得民革市委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5篇,这5篇调研报告,先后被区政协收入《建言献策》中,并在区政协会议上作中心发言。与此同时,我以民革翔安支部的名义,写出《关于启动翔安校车工程》提案,被翔安区人民政府采纳,从2007年开始,全区已购置3部校车,专门用于接送上千名的中小学生。今年,我又一鼓作气完成调研课题《关于厦门市学前教育应转变政府行为的几点对策建议》,就我市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存在着的城乡之间,公办与民办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积极呼吁,这可算是我为共和国60华诞的献礼吧。我身为民革人,在调研的路上激发出民革情,我心中时时在问自己:我为政府决策该再做些什么?几年中的调研实践,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迪:每一个热门话题,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为百姓的疾呼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就是民革情的最好体现。
       我的“民革路、民革人、民革情”走过的路并不平坦,为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我克服了教师职业与调研的矛盾,调整社会地位与调研工作不协调的思想波动,常常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深入调研,收集资料,登门求教,反复研读。为了写出确实可行的课题,我严格把准三道关:一是方向性;二是时效性;三是可操作性。比如2008年,我深入调研提出《关于翔安区危房改造的若干建议》,引起了区政协会议的高度关注,我的几点建议将被采纳,岛外农村地区的危房改造有望逐步推行。
       我的“民革路、民革人、民革情”,伴随着时代的步伐,相信会越走越宽广。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监督机制,我选择参政议政的路子走对了,也走定了。这是我真心献给共和国60华诞的一份珍贵礼物,也是我衷心拥戴多党合作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真实写照。
 
(本文获征文优秀奖,作者系民革翔安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