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党合作的阳光雨露中

在多党合作的阳光雨露中

刘鸿敏
 
  历史不会忘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不懈奋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结束了满目疮痍的旧社会,开启了复兴中华的新纪元。
  也是这一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议会制,也不同于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党制,相对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旧中国更是一个跨越式的历史性进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诞生,为探索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人民政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相当长时间里,对中国的政党制度不是非常清楚。但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因从小接受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缘故,自有记忆开始,“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就牢牢烙在心里。自上学起,“掌握科学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成为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
  凭着这种朴素的思想认识,学生生涯中刻苦学习,从事教育事业工作期间,积极实践,在教育改革浪潮里,紧跟改革步伐,不断学习培训,不断创新发展。在经受了锻炼的同时,也增长了才干,赢得了领导以及同事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1999年,在我成为一名民建会员之后,开始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事业。通过了解近一百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巨变,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基本国情,进一步认识到新中国历届中共领导集体及各民主党派中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所做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和重大意义。结合自己长期的切身工作体会,深深感受到这项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增强了我与一同共事的中共党员同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加强团结,做好工作的信心和主动性。这些得益于我们对多党合作事业的深刻理解。
  身为一名民建会员,我深深了解所负使命。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从身边事物中,掌握资讯,发掘题材,不断为民建市委提供社情民意、调研报告。在光荣成为厦门民建政策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之一后,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参政议政的工作中,通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分析,成功撰写了《厦门“城中村”教育现状》的调研课题。该调研课题最终被民建市委作为2008年重要课题提交到厦门政协会议上讨论,为我在参政议政的前行道路上收获了满满的自信。
  在多党合作事业中,我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完善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例如,改革开放不久,中共中央宣布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又如,在中共十六大上,党的主要领导和领导集体平稳交接;再如,中共中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等等。同时也近距离感受身边的中共党员领导、同事们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纪律办事;领导以身作则,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不懈的进取精神;对同志彼此间的关爱、尊重、互相支持。
  60年的风雨历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在实践中日益完善。今天,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政协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人民政协成立60年之际,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当我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感到自己充分享受着新中国、新的政治制度播撒的阳光雨露,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为我提供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舞台和机遇。我衷心祝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和充满活力!衷心祝愿人民政协走向新的灿烂辉煌!
  
(本文获征文三等奖,作者系民建厦门市委文化支部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