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洪琛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60周年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的父亲刚满19周岁,在福建协和大学就读。他自认为是具有相当革命觉悟的青年,因为当时他好几次掩护了参加地下党的同班同学。因为这,我们三兄妹感到十分自豪。平日寡言的父亲少有唱歌的时候,可1978年 “9·18”纪念日,我平生第一次听他用他那极完美的浑厚的男中音,在自家的院子里深沉地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于是,祖祖辈辈生活在福建的年少的我,永远记住了“9·18”这个日子的含义。至今想来,更让我感到骄傲的应该是,历经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等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仅因所带班级多次拿走福建省物理高考单科红旗,就被“红卫兵”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的父亲,居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年过五十之后,加入了中国致公党。我想这该是他对拨乱反正之后的中国未来有多大的信心啊!因为1957年至1976年,从反右倾扩大化到十年“文革”浩劫,统战部、人民政协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各党派活动停止,民族资本家、知识分子等遭到迫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遭到肆意践踏…,这样令人寒心的既往,他是了解并唯恐避之不及的啊!
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我,小学毕业时正好“文革”结束了。幸运啊,青春年少时正好赶上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成为当年天之骄子!但我们身上没有骄傲,我和我的同龄人,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参与、经历、拥抱了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日夜都想为祖国的一切披肝沥胆,我们无愧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的荣光。可当我递交加入中国致公党的入党申请书时,我的内心忐忑不安了。我想,等待我的,很可能是调离原工作岗位的结果。因为我长期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委部门,现在是厦门思明区委宣传部下属的文明办的文秘人员。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务部门工作,毕竟不太合适吧?领导会怎么看待我加入中国致公党这样的事情呢?没想到,当我郑重地把自己加入中国致公党的决心向宣传部颜智伟部长以及宣传部党支部叶加河书记汇报后,他们予以了充分理解,并在致公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的常规政审等多个场合,对本人的一贯表现、政治业务素质给予充分肯定;每当中共支部政治学习等活动,总不忘邀请我参加,使我感动不已。这是多党合作的新经验、新境界啊!怎能不让我对党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满怀信心?
做为民主党派的新一员,2006年7月,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就新时期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八大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指出统一战线不但要存在,还要进一步发展,这让我对我国的统一战线更增添了信心,看到了千树万树花儿开的统战工作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任何时候,只要秉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把握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政党关系,不搞纯而又纯的东西*,不断提高为民执政的能力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新中国统战史上萧瑟的一幕一定不会重演,中华民族各界优秀儿女,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开创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于是我想,“信心”应是我酝酿了多时,能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最好的征文主题了。
(附注*为:1949年毛泽东指出:“长征二万五千里,不是因为有统一战线,而是因为太纯洁了。”)
(本文获征文三等奖,作者系致公党鼓浪屿支部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