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谱新篇,参政议政结硕果
——厦门民革党员践行多党合作、参政议政事迹采撷
林小玲
民革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组织,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参政党。
1947年3月,民革创始人、领袖之一李济深发表了著名的《对时局的意见》,公开举起了反蒋旗帜,与冯玉祥、何香凝、蔡廷锴、柳亚子等人联合国民党内的民主力量,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后,李济深主席领导民革和各民主党派,在两条战线上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李济深主席变卖了自己私人的所有财产支援革命,包括北上参加新政协时委托朋友变卖自己在香港唯一用于避难的房子,这一切说明了李济深主席参加新政协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信念!
九十年代初,社会上有不少人对民主党派持有种种看法,大多源于他们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不了解;民主党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党派成员在其所在单位还会受到部分人的“歧视”,尽管如此,党派成员始终不改信念,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辛勤地耕耘着,无怨无悔!
九十年代,我有幸调入民革市委机关工作。我了解到民主党派是汇集各界精英的组织,是人才宝库。民革党员中有很多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高级知识分子,还有许多与台湾国民党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军界勇士,如厦门民革的老前辈张圣才、李景禧、黄其华、许祖义、林梦飞、张奋生……他们有的早年加入民革组织,始终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有的胸怀祖国勤奋求知,只求报国……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因故,他们曾遭受种种不公待遇,但仍然不改报效祖国初衷,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祖国!
民革厦门市委第七届主委张奋生是一位坚定地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典范。1948年,他任厦门开元警察分局局长,当时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他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朋友们有的劝他到台湾,许诺让他继续做官;有的劝他到香港,愿意出资让他经商;在菲律宾的二哥也劝张老到他那儿。这些,张老都谢绝了。他想,能把蒋介石打得大败的共产党一定好。1955年,受“潘汉年案”的牵连,被隔离审查八十多天,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反右”、“文革”中,也受到冲击。但张老始终相信,跟共产党走没错。他认为,就和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党有时也会犯错误,但只要这个党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也就一定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
1997年,张老作为市政府代表团成员随厦门市洪市长访问东南亚。一次宴会席间,洪市长回答一位宾客询问,介绍我们国家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向他们介绍张老是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名誉主委、代表团的副团长,使许多朋友惊讶不已,当晚就有两位记者到张老房间采访,想了解民主党派的工作情况。他们说,你们民主党派我们了解一点,不外是开会举举手,拍拍手而已。张老对他们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看到我们举手、拍手,这没错,但在这之前,有关领导都把一些重要方针、决策拿出来同我们协商,征求意见,我们有什么看法、批评尽可以提出,直到取得一致,才付诸表决。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这就是我们和你们的制度不同的地方。”说得记者们连连点头称是。张老认为:以中共党外人士的身份来宣传中共的统战方针政策,对海外朋友作些释疑解惑的工作,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民主党派要践行多党合作,就要积极参政议政,敢于建言献策,善于出谋划策。
1992年4月,民革市委副主委李蓉被推荐担任集美区副区长,成为厦门市第一位到政府部门任实职的党派女性成员。1994年初她参加厦门同集快速道路初设审查会时,提出将原设计的快速道路方案改为城市干道方案,为这项工程节约投资7亿多元,其中为本区节约3亿多元。1994年4月在集灌路建设过程中,对拆迁户提出重新选址规划,节约市政管线投资1000万元以上。
1993年3月,民革厦门市委主委庄威调任市经委副主任,2001年起兼任厦门市招商中心首任董事长。庄威主委积极为特区经济建设服务,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和具体可行的措施。2002年,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厦门市市长朱亚衍在参加市政协讨论时对庄威副主席在我市招商引资和口岸通关调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朱市长评价道:去年我市成立招商中心,以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庄威为董事长的这个中心为促进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起很大作用。
民革党员王定芳教授担任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连任2届历时14年。他14年如一日,以极高的工作热情,不忘党派嘱托,不辱特约检察员使命,敢监督,提诤言,受到市检察院的好评。从延安时期的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到现在的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制度,无数个像王定芳教授这样的党派成员,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履行着多党合作,民主监督的职责。
近几年民革厦门市委在参政议政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这里仅举几个特例:
1998年《应对东南亚金融风波支持外资企业扩大出口的建议》,建议:暂缓统一实行“免、抵、退”,允许全部外资企业自主选择“免税”或“免、抵、退”的出口退税办法,适当减轻企业负担,以利于刺激扩大产品出口,减少国内市场压力,增加吸引外资企业力度,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该建议促成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对国内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起了防御作用。
1999年《关于实行公交优先的建议》,促成厦门市修建首条公交车专用道。
2000年《推进医院后勤社会服务化势在必行》,该建议已被卫生部采纳。
2001年《公交站点呼唤“有米之炊”,建议有关部门统筹解决》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
2002年《彻底改造莲坂,建成厦门新商业中心》提案促成莲坂片区改造,一个新的商业中心拔地而起。
2003年《设立“台湾学者创业园”的建议》,“台湾学者创业园”当年在厦挂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台湾学者为服务对象的孵化器。
2004年《关于让台生真正享受国民待遇的建议》所提建议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2005年《关于我市殡葬改革的几点建议》促成我市殡葬业事企分开。
2006年《将厦门检验检疫局与漳州局合二为一实现厦门港便捷通关》的提案,促成漳州检验检疫局2007年整建制划转厦门局管理,“对检区做出如此重大调整,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中是第一次。”国家质检总局如是说。
2007年《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厦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提案促成《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厦府〔2007〕433号)出台。
2008年《推动高职教育合作,实现两岸共赢发展》的调研,促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的通知》出台。2008年11月25日,首届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的140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聚首厦门,就“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共赢”中心议题展开研讨。
这一个个调研课题、提案都是事关国计民生,都凝聚着民革党员的智慧和心血;通过转化实施后,能为政府分忧解难,能为百姓谋福祉,这是民革党员践行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是多党合作的结晶。
……
民革原中央主席李沛瑶曾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要经受两个考验,一是同共产党长期合作的考验,一是担负起参政党历史责任的考验。……民革要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革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这个职能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越能体现民革自身存在的价值。
六十年风雨同舟,六十年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患难与共,共同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光荣辉煌的征程。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一定要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同心同德,继往开来,不断谱写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当前海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百舸争流,方显英雄本色;看海西风流人物,多党合作再创辉煌!
(本文获征文三等奖,作者系民革市委宣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