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的故事
黄建国
一件普普通通的提案竟引起广泛的反响,是始料不及的。2005年1月,我在省政协全会提交提案:《要切实加大治理建筑业白色污染的力度》。数日功夫,全国各地媒体和官方网站纷纷报道或转载,南起广州,北至延边,竟有数十家之多。这是我在上年度提案《新的白色污染亟需治理》的基础上,对问题作进一步阐释和强烈呼吁。2005年2月9日《厦门商报》作了深度报导,黑体字的标题《生态杀手附身建材》赫赫在目,副标题:“省政协委员黄建国认为,建筑装修用材中的白色胶带是‘新白色污染’”。长篇报道前还加了一段核心提示:“近几年,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种种疫情在境内外轮番出现。病毒从何而来,如何产生?这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直接关系,而造成其严重后果的正是我们人类本身。”一份小小的提案就这样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中引起各方的关注,并切实地推动了有关工作的进展。提案办理单位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局都作了详尽认真的答复,许多地方根据国家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开展对建后工程的检查和整改,建材构件包装物的环保替代品也很快研制成功并加以推广。从这件提案的调查、酝酿,提出和产生效应的整个过程中,我深度体悟到:政协委员的天职、政协提案渠道的效用、政府部门的真诚吸纳以及政治协商的深刻含义、共建和谐的普惠价值。
有媒体记者随之登门入室来采访。记者提了一串问题,我不习惯问答式的采访,便和记者啜着铁观音茶漫无边际地神聊一通。“政协的灵魂是协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参与协商和建言献策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就是提提案。”我如是说。并介绍了自己广泛收集信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撰写提案、加强学习提高的一系列做法和一些案例。
用辉煌的成就和雄辩的历史迎来我们的共和国六十大庆,同时也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六十周年。回顾人民政政协一个甲子的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为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臻于成熟,作为基本政治制度而做出重要贡献,感到敬佩和自豪。与此同时,本人有幸参与其中,努力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从而感到欣慰和充实。自八十年代末至今,我担任了近二十年的各级政协委员。粗略估计,在此期间,我提交的委员提案在300件以上,呈交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100多篇。被省、市政协誉为“提案大户”。2003年,厦门电视台还专程到省政协会议驻地拍摄专题片,报导我的提案工作情况。
作为提案者,最兴奋的莫过于提案建议被采纳,进入决策程序中,并且产生良好的效益。每一份提案的产生,都有一个并不简单的过程,都有一个幕前幕后的故事。在城市开发建设、开路修桥的热潮中,2001年,我的提案《新规划的文曾路路基走向作适当修改的建议》,沟通南北部的重要通道,尽量避开不必要的拆迁重建,提高建设资金的效用。此建议经市长亲自批示,有关部门现场勘查,作出修改方案的决定,建议被全部采纳,前后仅用了七天时间,市计委称采纳此建议可节省建设资金四千万元,《人民政协报》、《福建日报》及许多媒体都作了详细报导这件提案的前后事,报导的标题却十分雷同:“一份好建议节省资金四千万”。2002年的《厦门应率先取消或缓征农业税》,2004年的《征用农民土地应采取土地入股政策》,2005年的《把漳州港划归厦门港管辖,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厦门港》等,貌似超前,但都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采纳。关于“土地入股政策”的思想与建议得到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赞赏。
一份负责任的提案都必须有深入细微的调查研究和慎密的思考论证。2004年的《关于设立东坪山水源保护暨生态旅游区的建议》,是关于整治和建设东坪山系列提案之末篇,经历了“五上东坪山”,志在把位居厦门岛中心位置,被称为“城市之肺”的东坪山,保护好生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建成市民的中心山体花园。2006年,七上“狐尾山”,和厦门气象台共同研究,《将狐尾山建成气象科技主题公园的建议》,已经在一步步实施建设。若有机会,我将陆续写出“情系东坪山”“世界一流主题公园”等系列提案故事来。
面对人民政协六十年的彪炳史册,一个普通委员二十年的积极参与,是微不足道的。但以提案的角度而言,潺潺细流都汇入浩瀚的大江。从浪花看世间,应有一番心得。现在已经离开这个广揽人才、聚集人心、汇聚民智的平台,但我作为“前浪”,定不会远离这振奋人心、有所作为的大湖,尽其所能,编写、续写、助写那些提案的故事。
(本文获征文一等奖,作者系民建厦门市委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