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与组建集美大学

民盟与组建集美大学
 
王东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半叶,在厦门市乃至整个福建省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那就是在著名的集美学村五所高等院校(包括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的基础上,联合组建了集美大学。集美大学的成功组建,不仅凝聚着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海内外集美校友的奔走呼吁,也凝聚着素来关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民盟各级组织和各方人士的积极响应和致力推动。
  创办集美大学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生前的夙愿。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集美学村的许多专家、教师或通过撰写论文、或进行课题研究、或举办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讨论创建集美大学。成立于1986年11月的民盟集美学村联络组积极响应参与了这些活动。1987年由集美工委牵头组织了一个《关于集美学村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组,开展联合创办集美大学可行性的研究,在课题组12名成员中,民盟盟员占了三分之一,他们是陈修兴、白少山、张丽珠、傅子玖等四人,其中作为民盟集美学村联络组负责人之一的陈修兴还兼任了课题组组长。课题组先后撰写了两篇文章,并在全国性刊物《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与发展》上发表,1988年还在集美航海学院举办了一次近百人参加为期3天的研讨会。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和研讨活动得到了海内外关心集美学村发展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媒体、香港《文汇报》等均有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应。
  199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九十年代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这一新形势为集美大学的组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年3月,时为民盟厦门市第八届委员会主委、厦门水产学院副院长的洪惠馨教授在进京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撰写了《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的提案,并征得了张乾二、汪慕恒、陈心铭、赖万才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赞成签名,随后他又遵一向关心厦门文教事业发展的全国政协常委张楚琨先生所嘱,在民盟中央举行的招待出席“两会”盟内代表和委员的宴会上,向著名科学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工业大学校长的钱伟长教授汇报,钱老看了提案说:这项提案提得好,符合高校改革方向。他欣然提笔在第一提案人栏上,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该提案提出:“在集美学村原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再加上已设在学村中的福建轻工学校、福建化工学校和集美水产学校等三所中级专业学校,共有八所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组建集美大学……,必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这样,一份由钱伟长、汪慕恒、陈心铭、洪惠馨、张乾二、赖万才、张楚琨等七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提案被提交到了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在这七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其中有四位是民盟的同志,除了钱伟长、洪惠馨之外,张楚琨是1948年加入民盟组织的老盟员,著名爱国侨领,1955-1962年曾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副市长,时任民盟中央常委、全国侨联顾问,陈心铭原任集美航海学院代院长,时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常务副主委。
  该份提案迅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当年4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贾庆林同志在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厦门现场办公会议上指出:“集美学村要继续遵循陈嘉庚先生的办学宗旨,积极创造条件,依靠社会资源和华侨捐资办学,在集美学村创办一所面向海内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化的集美大学”。 厦门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八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亦公开表示要对组建集美大学给予大力支持,并希望能在举行纪念会时宣布成立集美大学筹委会,挂牌办公。自此筹办集美大学摆上了省、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0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筹建集美大学的决定》文件。
  为积极响应省、市党委政府关于筹办集美大学的指示精神,加快推动集美大学的筹建工作,发挥所在地民盟组织应有的作用,7月17日,民盟厦门市委会在厦门大学华侨之家召开了“如何办好集美大学”座谈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厦门大学30余位盟内外专家学者,如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葛家澍教授、历史学家陈碧笙教授、经济学家罗季荣教授、社会学家何启拔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教育家魏嵩寿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朱梓教授、青年化学家郑兰荪教授等。座谈会由民盟市委主委洪惠馨教授主持。作为全国政协提案的提案人,他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提案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提案提出后的反响以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情况,并就民盟市委拟于9月份筹备召开“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意义、做法等做了说明。他说,民盟作为以文教界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对教育问题进行参政议政义不容辞,有资格也有能力参与提出如何办好集美大学的构想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围绕贾庆林省长的讲话精神,积极撰文参加研讨,研讨成果将为政府筹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同时作为向集美学村80周年校庆献礼。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一致认为,组建集美大学正当时机,办好集美大学不仅是继承和发展陈嘉庚先生开创集美学村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促进我省、我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在海内外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大家从办学宗旨、办学形式、院系设置、管理体制、发展规模、办学经费等各个不同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的气氛,比原定的时间整整推迟近一小时才结束。在本场座谈会之前,民盟市委在集美学村也邀请了二十余位学界人士召开了类似的座谈会。
  1993年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村80周年校庆日,省政府、市政府联合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应邀莅临出席,他甫踏上鹭岛就向校庆组委会赠送了“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的题词。在隆重的纪念大会上,钱老发表了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讲话,表示“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集美学村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集美大学一定会办好的,办成一所为国家‘四化’培养人才的大学”,他并与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陈明义同志一起,向福建省教委主任郭荣辉和厦门市副市长王榕授“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牌匾。当日下午,钱老又应邀出席了“筹建集美大学、《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座谈会,他在会上指出,筹建集美大学、制订《厦门教育之城规划》都应注意厦门原有的特点,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密切联系的特点。首先要为改革开放的厦门特区服务,还要为海外中华文化区服务,为海外华裔子弟到这里接受教育提供条件。钱老的精彩发言,引起了与会全体同志的深思。前来参加校庆活动的民盟中央常委张楚琨也做了发言。
  在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关心下,在包括民盟在内的各有关方面的通力推动下,集美大学终于在1994年10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李岚清副总理为学校挂牌,集美学村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一页。
 
(本文获征文一等奖,作者系民盟市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