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多党合作

我家的多党合作
 
周惠珠
 
      “社会大家庭,家庭小社会”,一个家庭的故事浓缩着社会的变迁,投射着时代的影子。我的家是个普通的家庭,既无显贵,又无大款,一家人平平凡凡,但却是个“多党合作”家庭,祖孙三代入党的故事,颇有时代特点。
  父亲幼年时,随着家人从马来西亚归国,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家乡一步,能够印证他归侨身份的只是一本泛黄的护照,但却影响父亲几十年。
  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工作勤勤恳恳,业务能力强,在单位里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担任车间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有时六亲不认,人们送他一个绰号“乌面”,这不仅说父亲脸长的黑,更说他象包公一样铁面无私。这样一个以厂为家的人,因有海外关系,一直被排挤在党员大门之外。记得有一天晚上,父亲到厂里开会,这样的会一般开得挺久,通常讨论生产问题,父亲当然是重点发言人。但这天晚上父亲很快就回来,母亲很吃惊地问,父亲淡淡地说:“人家党员留下开会,跟我有什么关系。”话虽然不多,但却透着掩饰不住的落寞,脸色比平时还黑沉。我是个心里憋不住事的孩子,第二天偷偷问母亲,才知道昨晚讲完有关生产的事后,共产党员留下开会,而父亲不是党员,自然就得回避。更可气的是被厂里一个平时工作不认真、经常被父亲批评的人奚落:“乌面,都怪你自己,谁让你出生在国外,别看你整天批评我,可我根正苗红,是党员,而你这辈子都别想入党!”父亲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一向要强的父亲这次是彻底被打击了。从此父亲知道不论自己多么出色,但海外关系决定着自己与共产党员是无缘的。我知道这是他心中的痛。
  1980年,我小学毕业,成绩很好,一向严厉的父亲看过成绩单, 破天荒地夸了我一句,黝黑的脸上竟然有了笑容。晚上吃饭时,一向恪守“食不言,寝不闹”的父亲开口了,“今天我们家有两件喜事,一是小四考试成绩很好,二是局里领导派人跟我谈话,准备发展我入党。”父亲话音刚落,我得意极了,喜形于色,能够得到父亲的肯定实在难得,当然父亲终于打破那句“这辈子都别想入党”的限制,更让我欢欣鼓舞。一家人开心极了,五个孩子叽叽呱呱说个不停,父亲却没有制止,那顿晚餐是我印象中吃得最开心的一次。
  父亲终于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从此他的腰板更直了,工作更投入了,将近五十岁的人却焕发出从未有过的青春活力,在家里话也变多了,容易亲近了。父亲五十岁那年,还担任厂里的党支部书记,我发觉父亲的脸似乎没有以前黑了,也许是个人的价值得到肯定,心情舒畅的缘故吧。
  父亲一直希望子女努力争取,政治上积极进步。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有机会接触到致公党,并且因为父亲是海外归侨的缘故,我被作为致公党的发展对象。我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他了解完情况后感慨地说:“当年我的归侨身份是限制我入党的障碍,要不是改革开放,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我这辈子根本不可能被批准入党,没想到如今我的归侨身份却成了你入民主党派的条件之一,社会真是不断进步啊!”1999年夏天我成了一名致公党员,2006年致公党厦门海沧总支成立,我有幸成为总支副主委、第一支部主委,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能当上支部主委,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不管是什么党派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要好好行使你的社会职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行。”父亲的话不多,但却很中肯。我也一直以父亲的期望严格要求自己的。
  2007年夏天,大姐的女儿高中毕业前夕,光荣的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父亲听到这消息,特地打电话把我和外甥女召集回家,说要亲自指导外孙女填写入党表格。只见父亲很是激动,带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小心翼翼的摊开表格,面色凝重,一行一行的看着,不停的向我印证内容,花了不少时间看完整份表格后,郑重的指导外孙女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填写,还要求我在词句上帮助斟酌,祖孙三代,为一份表格整整忙碌了一上午。父亲兴奋地说:“孩子,你很幸运,长在这么好的时代,才十八岁就可以入党,这是对你做人的肯定,是对你品质的褒扬,你的未来还很长,你得好好做人,好好为社会服务,不要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外甥女连连点头称是,我说:“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我看我们家就实现了这一格局,我们家也是多党合作,今后你们祖孙两个中共党员可得多多帮助我这个民主党派人士。”父亲呵呵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舒展。
 
(本文获征文一等奖,作者系致公党海沧一支部主委)